近日,江苏省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研究中心和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编制完成的《苏北苏中水乡地区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成果论证会在南京召开。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在取得较大发展成绩的同时,人口、土地、环境、安全等约束日益凸现,区域协调发展任重而道远。作为全国发展排头兵的先发地区,江苏有必要在国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战略格局下,落实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苏北地区要深度挖掘和利用各自资源禀赋,摆脱传统路径依赖,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的要求,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苏北腹地等生态资源好的开敞型区域,积极探索将生态环境资源转化为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动力的健康发展路径,为全省转型发展和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示范。
苏北苏中水乡地区地处苏北腹地,包含淮安市域,扬州市的高邮市、宝应县,泰州市的兴化市,宿迁市的泗阳县、泗洪县,区域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是《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划定的全省两片区域开敞空间之一。这里是全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粮食基地,也是全省城乡发展的“洼地”。淮河区域生态廊道与京杭运河区域生态廊道(江淮生态大走廊)在此交汇,是淮河下游重要的行滞洪区,也是全省重要的水源地;洪泽湖、高邮湖位列中国十大淡水湖;垛田为首批19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粮食产量占全省的27%。与水网密布、平原粮仓的资源本底相对应,水乡地区城乡发展在全省属于“洼地”:以全省1/5的土地、1/7的户籍人口、1/9的常住人口,贡献了7%的GDP;人口总体呈现净流出态势,以异地城镇化为主;城镇密度和开发强度均为全省最低,同时城乡、区域发展缺乏协调联动。
《规划》旨在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通过绿色城镇化示范和绿色经济示范,将苏北苏中水乡地区建设成生态环境优美、百姓安康富裕、城乡协调发展的特色地区,全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江淮示范样本,从特色风貌塑造、产业绿色富民、生态多元治理、区域联动发展四方面提出策略建议如下。
区域空间结构规划图 特色景观风貌规划图
1、蓝绿营造:塑造“苏北水乡”特色风貌
建设城乡魅力特色区、完善区域蓝道绿道体系、申报洪泽湖和里下河国家公园,塑造以“大湖大水大湿地”为特色的“苏北水乡”名片。
在《江苏省城乡空间特色战略规划》的指导下,构建大运河特色景观廊道、古黄河-淮河特色景观廊道、洪泽湖-高邮湖-里下河特色景观廊道等3条特色景观廊道和30个城乡魅力特色区。近期择优培育泗洪双沟镇、淮阴码头镇、洪泽岔河镇、盱眙铁山寺、盱眙淮河-洪泽湖、涟水高沟镇、高邮湖、兴化垛田农业遗产、宝应湖湿地、金湖荷花荡等10个基础较好、特色鲜明、提升潜力大的当代城乡魅力特色示范区,以点带面,提升区域影响力,在全省层面起到示范作用。
建设区域风景绿道和蓝道网络。串联城乡魅力特色区,形成融合环保、运动、休闲和旅游等多种功能的蓝绿网络,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近期建议推动大运河风景绿道、洪泽湖-黄河故道风景绿道、环洪泽湖风景绿道、环白马湖风景绿道等4条风景绿道示范线路及里下河蓝道的规划建设。
申报洪泽湖国家公园和里下河国家公园。编制区域绿地系统规划和国家公园建设规划,探索由省级政府垂直管理的国家公园保护管理体系。
2、绿色富民:推动特色资源转换为经济动力
构建“绿色高效、富民增收、彰显特色”的产业体系。
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农业及涉农二三产业纳入市县产业鼓励类投资引导目录,完善农产品生产、精深加工、经营、流通体系,培育高端区域农业品牌。实施农村人才引进工程,鼓励返乡下乡人员依法以入股、合作、租赁等形式使用农村集体土地发展涉农产业,并设立注册登记“绿色通道”政策。支持返乡下乡人员依托自有和闲置农房院落发展农家乐。在符合农村宅基地管理规定和相关规划的前提下,允许返乡下乡人员和当地农民合作改建自住房。加大省级政府对苏北苏中水乡地区涉及全省科技特派员、大学生村官等有利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倾斜力度。
培育旅游业、传统文化产业、电子商务产业、健康产业等特色产业。打通从苏北腹地到南京、扬州、盐城、徐州等城市的快速通道,加强精品游线对接,构建城市间旅游合作平台。推行非遗乡土教育,试点桃雕、剪纸、淮剧、乱针绣等非遗项目走进当地中小学课堂。以具备产业特色的村、镇为切入点,创新产销方式,培育“电子商务村”、“电子商务镇”。以环湖地区和老子山为重点,发展康复疗养、养生养老、健身休闲、中医药产业等健康产业。
建立产业负面清单,划定产业区块控制线。建立产业结构调整负面清单,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结合总规修编或“多规合一”规划编制,划定“工业园区-城镇工业地块”组成的产业区块控制线。产业区块控制线布局在各市县城区、可发展为镇级小城市的部分重点中心镇区。新引入的重大工业项目及所有三类工业须布局在产业区块控制线内。现状布局在产业区块控制线外的污染较大工业企业应有序退出或提高排污耗能门槛。
3、生态治理:保护苏北苏中生态网络核心区
规划区域内京杭运河(江淮生态大走廊)、洪泽湖、高邮湖、白马湖、宝应湖、苏北灌溉总渠是苏北苏中生态保护网络的核心组成部分,应严格落实苏北苏中地区生态保护网络的建设要求,打造清水廊道,保护湖泊湿地,守护“蓝色国土”。
保护“四片五廊”生态空间。“四片”即洪泽湖生态片、高邮湖-宝应湖-白马湖生态片、里下河湿地生态片和西南丘陵生态片;“五廊”即京杭运河(江淮生态大走廊)、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海水道、淮沭河、黄河故道、淮河入江水道。合理引导各类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和强度,加强核心生态片之间的生态沟通,搭建物种活动、迁徙的生态通道,形成结构完整、功能完善的生态系统空间体系。“四片五廊”以生态红线区域为主要构成要素和保护重点。将白马湖泥鳅沙塘鳢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核心区提升至生态红线一级管控区,宝应县广洋湖、高邮市菜花荡等省管湖泊纳入生态红线二级管控区。
完善管制机制,明晰各层级政府管制事权。其中禁建区以及限建区中的区域性敏感基础设施建设控制地带、区域交通设施走廊、重要文化文物保护控制区、生态红线二级管控区管制事权应作为监控型,由省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建立省级城乡规划建设信息系统,实施动态监测。
环洪泽湖地区规划指引图 环白马湖-宝应湖地区规划指引图 环高邮湖地区规划指引图 里下河地区规划指引图
4、环湖联动:协调三大环湖区域及里下河地区
以环洪泽湖、环白马湖-宝应湖、环高邮湖、里下河地区为重点,从生态保护、岸线利用、城乡空间、蓝绿道、特色风貌、特色产业等方面联动发展。
环洪泽湖地区涉及淮安市区、盱眙县、泗阳县、泗洪县等市县。重点清除淮河入洪泽湖处围堰围网,恢复开敞水面和湿地植被;合理控制洪泽城区、蒋坝镇区、老子山镇区等生产岸线;协调洪泽城区、临淮镇区等与洪泽湖的城水关系,预控视觉廊道、绿带;注重老子山镇、明祖陵镇、双沟镇、穆墩岛村、明祖陵村、龟山村等特色镇村的资源保护与开发;以“烟波浩渺,大湖湿地”为特色,围绕温泉、大湖湿地等自然资源和道文化、美食文化、治水文化等人文资源,融合旅游与健康、养生、养老等产业,塑造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做优做强双沟白酒等历史经典产业,提升洪泽湖大闸蟹、盱眙龙虾等国家地理标识产品。
环白马湖-宝应湖地区涉及淮安市区、金湖县、宝应县等市县。继续在白马湖南部及东部、宝应湖北部实施退渔还湖,强化水系连通和生态修复;协调环湖开发与保护,防止高强度、大体量、蔓延式开发;注重前锋镇、白马湖村、岔河村等特色镇村的资源保护与开发;打造以“渔·荷·林·田”为特色的长三角知名旅游目的地;培育白马湖大闸蟹、宝应湖有机食品等地理标识产品。
环高邮湖地区涉及金湖县、高邮市等县(市)以及安徽省天长市。对高邮湖北部退圩、退渔还湖,新民滩、王府滩等滩地退耕还湿,菱塘回族乡、送桥镇丘陵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协调高邮城区与高邮湖的城水关系,预控视觉廊道、绿带;注重菱塘回族乡、闵桥镇、界首镇、菱塘村等特色镇村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塑造以“运河·大湖·荷花·古城古镇”为特色的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提升高邮咸鸭蛋、高邮鸭、界首茶干等国家地理标识产品。
里下河地区包含淮安市区、盐城市区、兴化市、宝应县、高邮市、建湖县、阜宁县等市县。系统性推进退圩、退渔还湖,重点对得胜湖、蜈蚣湖、射阳湖、广洋湖、大纵湖等进行生态修复,在部分景观优势区域进行生活旅游和风景游赏岸线建设,其余地区仍保持自然风光;注重缸顾乡、射阳湖镇、沙沟镇、东旺村、三新村、竹二村等特色镇村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塑造以“千岛百川、菜花飘香”为特色、具有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乡村旅游品牌,打造垛田菜花、水上森林系列旅游产品,将茅山会船、兴化锣鼓书等非遗文化要素,油菜花、莲藕等特色农业要素融入旅游发展;做优做强竹泓木船等历史经典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