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发布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规划范围包括江浙沪皖三省一市共26个城市,其中江苏省有9个城市,除了传统的江苏沿江8市以外,盐城也纳入了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作为北翼核心,江苏如何抓住机遇,省市联动,参与打造改革新高地、争当开放新尖兵、带头发展新经济、构筑生态环境新支撑、创造联动发展新模式,全面融入建设面向全球、辐射亚太、引领全国的世界级城市群,是当下需要关注的问题。
全面对接核心城市上海,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围绕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建设以及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江苏9市首先是苏州、南通等临沪接壤地区,应加强与上海跨界联动发展,带动我省产业创新发展。
开展上海自贸区借力行动,在苏州工业园全面对接上海自贸区并积极复制成功经验;申请在苏州、南通两市试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率先底线管控,吸引投资;以昆山综合保税区为试点,申请复制上海自贸区的部分政策,苏州和南通的其他综合保税区陆续跟进。
分类承接上海优质资源,对接上海2040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一区(城市中心区)、两轴(延安路+黄浦江发展轴)、一廊(创新走廊)、两带(以战略性产业基地为主的东部沿海沿湾发展带+以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为主的西部发展带)”的产业布局,在临沪地区形成苏州片的“创新智造复合产业带”,南通盐城片的“沿海沿江战略性产业带”。
打造上海旅游休闲后花园,整合两地旅游资源,联动开发江南水乡古镇群、环淀山湖旅游、长江口旅游等,将临沪地区建成上海“后花园”。打造“上海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行动。推进南通、盐城等地农业园区建设优化工程,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品牌建设,变提供初级品到提供净菜、提供精深加工农产品、提供农业休闲服务。
对接“上海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行动。鼓励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技术转移联盟模式推广;引导大企业与上海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产学研创新载体;引进和共建研发中心、创新平台应与本地产业特色、产业主导方向相契合,如推动海门家纺产业与东华大学、上海纺织科学研究院等纺织类优势科研机构合作,提高家纺产业层次。
深化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提升特大城市南京能级
长三角城市群规划提出“一核五圈四带”的网络化空间格局,其中《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6-2030)》提出三带三圈中的沿海、沿江带和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成为网络化空间的北翼骨干。
进一步推进南京都市圈发展,形成长三角辐射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枢纽和基地。深化宁镇、宁扬、扬镇空间协调规划,以建立同城化的通勤交通体系为依托,通过建立长效协作机制,促进空间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区域设施的共建共享,是提升南京在国家战略格局的关键。我省2000年提出的南京都市圈,作为江苏省三大都市圈之一,持续两版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一直坚持这一空间战略,范围不仅包括了宁镇扬也包括了马芜滁,南京都市圈党政联席会议参与的市县拓展到了八个城市,从市场联系度来看,马芜滁与南京的联系度更高。此次《长三角城市群规划》更多考虑了省级行政区经济区的影响,文中南京都市圈包括南京、镇江、扬州三市。下一步南京应依托科教智力资源打造具有全国影响的科技创新基地,加强宁镇扬一体化发展,辐射马芜滁等地区。
苏锡常都市圈应进一步加强与上海的城际交通一体化,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的先导区、全国创新型经济、转型发展、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建议与上海共同推进沪苏湖铁路建设,重点协调铁路通道和站点布局,由虹桥、经青浦进入我省境内,经汾湖在吴江南与通苏嘉铁路形成换乘枢纽后,向西经震泽进入湖州;与上海共同推进城际轨道交通一体化建设;与上海协商预留规划A18高速公路向西接口,与太仓沿江高速连接线对接。
加快建设跨江通道,驱动我省沿海地区融入上海
我省的南通、盐城及苏北地区将成为承接上海非核心功能疏解的重点地区,长三角城市群提出的沿海发展带向北需要南通这一关键节点发挥效用。推进跨江通道建设,提升南通发展水平,将有助于我省长江以北地区全面融入长三角城市群。
建议与上海优先推进崇海通道(公铁两用)建设,以崇海大桥为抓手,同步推进海永-启隆-崇启大桥连接线和海门-崇明岛-A18连接线的建设;与上海共同推进北沿江铁路崇启西通道的前期相关工作,共同明确通道选址、建设标准和时序;建议与上海协商明确沪通二期、北沿江铁路的接站方案,建议北沿江铁路经崇启西通道跨崇明岛后沿沪通一期通道-沪宁通道接入虹桥站,放大上海对长三角的辐射带动面。
建设长江风景路,关注沿江城市带品质提升
江苏沿江城市带要素集聚态势最为显著,以占江苏1/3土地面积,集聚了全省2/3的城镇人口和3/4的GDP。其人口集聚、经济规模、城镇密度已接近国际城市群的发展水平。建议遵循“长江、湖荡、丘陵”资源本底,进一步关注品质空间打造。在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背景下,尽快开展江苏沿长江区域风景路规划和建设工作,对于推进江苏沿江城市带地区率先转型发展、构筑贯穿长三角城市群东西及上下游的绿色生态廊道、优化区域生态景观格局、保障下游地区生态安全、提升沿江地区人居环境质量和城乡空间品质、共建沿江自然人文旅游大通道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江苏太湖西部的苏南丘陵地区溧阳、宜兴等县应保护丘陵山体,充分挖掘区域特有的山水特质,打造魅力空间,培育特色县、镇、村,严格控制产业门类,积极发展休闲度假产业,建成长三角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基地。苏浙正在整合13个江南水乡古镇,共同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建议进一步扩大到上海,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上,上升到产业协同发展层面,推动区域资源有序开发利用,推进设施共建,培育生态文化休闲空间,建成江南水乡古镇群。与上海共同完善区域风景路网络,重点建设沿太浦河、环淀山湖、沿吴淞江、沿浏河、沿长江、环崇明岛等区域风景路,串联水乡古镇和古村,搭建区域大旅游框架。
作为未纳入长三角城市群的我省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四市,一方面加快形成沿海高铁通道、宁淮城际等的建设,改善与上海、南京等的时空关系,积极接受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和特大城市辐射;另一方面我省应进一步推动徐州都市圈(淮海城镇群)建设,借力一带一路,积极提升在国家战略格局的地位。
(江苏省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研究中心 陈小卉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