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1-01-29
本研究以全面融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为目标,明确江苏沿江地区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协调沿江地区区域性交通、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城乡空间资源优化配置,指导沿江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产业空间布局,提升沿江城镇人口、产业集聚功能,促进和提升沿江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使江苏沿江地区成为长江经济带上绿色发展、转型发展、协调发展的示范区。

- 2021-01-29
落实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关于宁镇扬一体化战略要求,应对区域一体化竞争态势,提升南京中心城市能级和区域整体竞争力,针对区域协同治理中的普遍问题,以行动为主要抓手,探索以跨界协同治理为导向的政府行动型规划。


- 2021-01-29
立足于“新江苏”的时代使命,借鉴国内外美丽宜居城乡建设的经验,挖掘“新江苏”特定语境下的美丽宜居新内涵,确立“三居递进、五美联动”的目标愿景,提出新时期江苏城乡建设发展的十大行动,形成73项重点工程。



- 2021-01-29
规划确立了常州沿江地区在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背景下的转型思路和国土空间格局,探索了以重化工业为特色的开发区转型之道。





- 2021-01-29
规划提出加强区域创新一体化布局,调整产业空间结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强化高新区核心载体作用,加快形成“五城九区多园”的苏南创新空间发展格局,实现创新政策的一体化覆盖,为把苏南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群提供空间保障。

- 2021-01-29
在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指引下,规划落实了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和苏南城镇体系规划对苏南丘陵地区的发展要求,以差别化特色发展为主线,积极探索与创新苏南丘陵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路径和政策。



- 2021-01-29
规划提出了实施陆海统筹、区域协同、设施提升、生态维育、风貌彰显等五项发展策略;并以面向规划实施为导向,提出了促进江苏沿海地区发展的行动计划和政策措施建议,为探索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发展、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和特色引领发展提供了示范。

- 2021-01-29
淮安作为江苏省唯一入选全国市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设区市、全省第一家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市和苏北地区唯一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试点市,《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围绕“三个试点”改革要求,通过绘制一张蓝图、制定一套标准、再造一个流程、建立一套机制,为淮安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府行政效能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 2021-01-29
规划从淮安市域城镇发展潜力评估入手,系统全面地分析了淮安市城镇空间的发展态势,提出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和市域城镇体系优化,明确市域城镇发展重点

- 2021-01-29
规划从发展历程与区域发展格局重大转变的角度,从县域经济薄弱、高端服务不足、行政区划制约、区域交通瓶颈、品质提升不足等方面重新审视“区域一体化”进程下常州的发展地位

- 2021-01-29
本规划是国家和省新型城镇化规划出台后,首批以实施为目标的市级新型城镇化规划。规划提出“区域融合,城乡统筹,差别发展,一体保障”的发展策略,以增强市民幸福感、强化城镇化发展动力、优化城镇空间格局、促进南北区域联动融合、提升城镇建设特色内涵、创新城镇化发展机制试点等方面工作为重点,促进扬州建设成为“四化融合”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示范区。

- 2021-01-29
规划充分利用沿江优越的资源条件,按照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思路,通过统一风景路内涵界定和规划建设的目标、原则,合理确定沿江风景路的标准、布局结构,加强风景路与城乡居民点、沿江旅游资源和相关服务设施的衔接等,确定沿江风景路线路网布局。





- 2021-01-29
通过综合示范区的建设和示范作用,为区域新能源全面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规划探索了东部沿海新能源开发利用新示范,构建了新能源开发利用空间落实新模式,形成了建设系统新能源规划编制的新体系。


- 2021-01-29
通过国内外城市更新案例分析,结合常州市发展阶段特点与需求进行城市更新现状评估,明确城市更新对象的评估标准以确定更新范围,进一步提出更新规划指引,明确工业区、居住区、城中村、商业区、历史街区等更新对象的更新方式和更新功能,从全市用地结构和功能布局出发,划定城市更新片区、更新单元和重点城市更新地区,并对各区提出更新指引,最后提出实施机制建议。